鴨的傳染性漿膜炎是侵害鴨群的一種傳染性疾病,鴨群感染后,還容易引發心包炎、肝周炎、氣囊炎、關節炎等癥狀,特別容易造成雛鴨的死亡,會給養殖戶造成大的經濟損失。對于鴨傳染性漿膜炎,我們又該怎樣去防治呢?
鴨的傳染性漿膜炎發病原因:
鴨傳染性漿膜炎是由鴨疫里默氏桿菌引起的傳染病,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,尤其是水源污染嚴重的養殖場更易發生。除此之外,鴨疫里默氏桿菌一共有13個血清型,很多血清型之間都缺乏交叉保護能力,所以會影響疫苗的使用和免疫效果。
鴨的傳染性漿膜炎臨床癥狀:
鴨傳染性漿膜炎死亡率很高,且多發于1~8周齡的幼齡鴨,急性病例是指鴨群在發病時發生的猝然死亡,在2~3周齡的幼齡鴨中常見,其發病特征是病情發展迅速、發病率高,表現典型的神經癥狀,以及打噴嚏,眼睛和鼻的分泌物增多,眼圈形成,且附近羽毛粘連在一起或脫落,伴有咳嗽、拉稀,排出黃綠色或黃白色的稀糞,共濟失調、頭頸部位出現振顫,臨死前出現陣發性痙攣,病程持續1~3d。
鴨的傳染性漿膜炎防治措施:
1、堅持自繁自養的飼養原則
堅持自繁自養的飼養原則,如果確實需要購買鴨苗,應到健康的孵化場、種鴨場選購,并且要了解該鴨苗的免疫情況和飼養管理狀況,并進行嚴格的檢疫,經檢疫合格的方可購買引進,嚴禁從患病的地區購入種蛋和鴨苗。鴨苗進場后必須進行隔離觀察飼養兩周左右,確實證明是健康鴨群之后,才能和本場的原有鴨群混群飼養。
2、做好免疫接種工作
給雛鴨接種疫苗使其對鴨傳染性漿膜炎有免疫保護力,這是預防該病經濟、有效的方法。目前主要有滅活油乳劑疫苗和弱毒滅活苗兩種,一般在6~9日齡進行首次免疫,首免之后2~3周進行二次免疫。
3、加強日常飼養管理
不同日齡、批次的鴨必須分開飼養,鴨群的飼養密度要合理;要保持適宜的育雛溫度和濕度,應注意鴨舍通風換氣,及時排出舍內有毒、有害氣體,同時還要注意保暖防寒;鴨舍要求干燥清潔,地面育雛應勤換墊料;避免轉群、驅趕、運輸、日曬、雨淋等不良因素影響,減少各種應激反應的發生;供給清潔的飲水,飼喂新鮮的優質、全價配合飼料,以提高雛鴨的體質和抗病能力。
4、實行嚴格的消毒制度
搞好鴨場環境衛生工作,每天要定時清理干凈鴨舍內的糞便,鴨糞可收集到固定地點進行堆肥發酵;鴨舍、活動場所、養殖用具、飼料槽、飲水器等要保持清潔,定期清洗后進行嚴格消毒 ;每周進行1~2次帶鴨消毒工作,以減少病原菌對雛鴨的侵害。
5、提倡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
在鴨群的整個飼養過程中,應實行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,這是控制疾病發生的有效手段之一。全進全出不但有利于減少或避免疾病的發生,而且還能做到同時育雛、上市、同時空欄、消毒,有利于搞好環境衛生和飼養管理,減少不同日齡雛鴨和鴨舍之間的交叉傳染。鴨出欄后要對鴨舍進行全方位清洗和徹底消毒,并空舍3周左右,再進行1次全面徹底消毒,杜絕傳染病的傳播和蔓延,保證鴨群的健康和安全生產。

推薦用藥:中牧惠華鴨漿特 效(氟苯尼考注射液)
可注射可飲水,治療鴨漿膜炎的產品
【主要成分】氟苯尼考
【作用用途】用于鴨的傳染性漿膜炎、大腸桿菌、壞死性腸炎、潰瘍性腸炎等。臨床見精神不振、采食量下降、縮頸閉眼、癱軟、消瘦、排黃綠色及柿樣糞便、眼鼻流出漿液分泌物、跛行振顛等癥狀。
【用法用量】本品每100ml兌水300斤,一天一次,連用3-5天,重癥酌情加量或遵醫囑。
注射:每公斤體重,本品0.1-0.2ml。
【包裝】100m/瓶x10瓶/盒x40瓶/件